本文作者:鋼結構設計

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中的四個基本理念(老舊小區(qū)改造的理念有哪些)

鋼結構設計 1周前 ( 11-25 19:26 ) 5033 搶沙發(fā)
本文目錄

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中的四個基本理念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一、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qū)別是理念的不同.課程理念形成于對現(xiàn)實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對未來教育的展望,它是課程的靈魂和支點.新、舊課程的本質區(qū)別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舊課程觀中的課程是文本課程,教師是傳授者,因而教師是中心.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
2、舊課程觀認為課程與教學是相互分離的,教材意識是第一意識,按教學大綱完成教學計劃則是第一要務,而新課程觀則認為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huán)境構成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必需服務于學,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的轉變才是首要的任務.
正是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成為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二、走進新課程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樹立”的第一步是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自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這種意識在新課程實施進入攻堅階段時尤顯重要.
三、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1、課程的價值是多元的,多種價值的融合,特別是人的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融合,將是課程發(fā)展的基本趨勢之一.在新課程的價值取向上,對我們影響較大的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基本形式”,故而新課程的價值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fā)展來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盡管我們歷來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取向,但是在如何處理好“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人的價值”這三種基本價值的關系上卻是經歷過曲折的,即使是現(xiàn)在.
2、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這是課程價值取向定位問題.在如何處理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上,新課程定位在人的發(fā)展上,具體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核心的發(fā)展.課程改革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課程改革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
3、面向每一位學生.基礎教育是國民的奠基工程,面臨的任務既要瞄準知識經濟的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尖端人才,又要為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培養(yǎng)人才和合格的建設者.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認清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開發(fā)其潛能,培養(yǎng)其特長,使每位學生都具備一技之長,使全體學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長為不同層次、不同規(guī)格的有用人才.
4、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不能把學生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容器.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整個的人,而不只是作為產品的人,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質生產的生活.學生的發(fā)展不是某一方面的發(fā)展,而是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達到了知識習得、思維訓練、人格健全的協(xié)同,實現(xiàn)了在促進人的發(fā)展目標上的融合.
四、關于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的理解
1、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與終身學習聯(lián)系起來——構建新的學力觀
所謂學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習得的知識、能力,由基礎學力、發(fā)展性學力構成.所謂基礎學力是指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打基礎的學力,而所謂發(fā)展性學力是指以觀察能力、自學能力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在未來自己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重視雙基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本次新課程改革中仍把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擺在了突出位置,但新課程所強調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又有別于以往,它提倡將雙基作為一種載體,強調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而這些則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
2、既強調健康體魄、健康心理,又強調健康生活——提高未來的生活質量
新課程提倡,我們不僅要關注青少年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世界,而且還要關注青少年學生可能的生活世界.關注青少年學生可能生活世界就是關注兒童生活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關注青少年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健康體魄與健康心理我們比較重視,而健康的生活卻一直是我們所忽略的.在影響一個人生活的心理素質里,思維與主體性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學習對一個人思維和主體性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學習就是明天的生活.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其意義遠不只是學習本身,他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生活與生活質量.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采納哦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中的四個基本理念(老舊小區(qū)改造的理念有哪些) 鋼結構鋼結構螺旋樓梯設計

梁漱溟為什么說:“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

狂妄自大之人;不知自己為何物?大事做不得,小事做不好!學問有一點;但沒有做過一點點為人民服務之事實!虛有其名,實則宵小之輩。讀多了一點點的書就以為自己是“圣人”卻真是貽笑了后人。

請談談劉禹錫的《烏衣巷》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經金陵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憑吊昔日東晉南京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F(xiàn)象,讓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長久,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云,成為歷史的陳跡。

烏衣巷在破敗荒蕪的朱雀橋映襯下,且在一抹斜陽的殘照中,已然“夕陽”哪堪更“斜”,一派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昔日高樓大院,雕梁畫棟,衣冠往來 門庭若市,今日被一抹斜陽的籠罩下,千般寂寥,萬般慘淡。

不走傳統(tǒng)懷古詩的套路,即寫景,抒情,議論中帶著感慨。使人從細微處入手,以小見大:幾許花草,一抹斜陽,出來進去的燕子,就一寫盡今昔巨變,一腔感慨,無限蒼涼,藏而不露地蘊藉其中,令人回味無窮。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此句出自何處

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因時代累積久遠,自然會形成它的龐雜而高深,這也如莊子所說的大椿之樹,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它所成長的年代久遠,自然是枝條妙密,干葉繽紛,又加上那些攀附叢生在樹干外表的藤蘿茂草,縱使是專家學者也難一一剖析精詳,豈能隨便即加定論.明白這個比喻,便可知道隨便要講中國文化,實在不可能以一概萬,更不可以偏概全.勉強的說,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文化本質,影響民間社會的是雜家、陰陽家和道家之學,并非純綷是儒家或孔孟之教.既如歷代用于政治學術思想的,實質上,也是摻雜法家、道家、兵、農、儒、墨等諸家之學,也并非完全是儒家學說.
講到文化,應該要知道我們自己的歷史,只要精細一讀我們先民的歷史
,先不說三皇五帝等的堂皇尊號,只要從眾所周知我們的共祖軒轅黃帝開始,那個時代首先所建立的文明,是由上古原始自然科學的天文、星象、歷數(shù)以及人群生活技術的農業(yè)、畜牧、兵器等的開發(fā);然后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的星象而建立起管理事務的政體官制:這些一切的上古傳統(tǒng)學術,就被漢代的歷史學者們,把它歸納到道家、陰陽家、雜家的范圍里,因此形成秦、漢以后的中國文化,好像只有讀書的儒生們所代表的儒學,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那完全是誤解的結果.
如果說自周公制定禮樂,再經六百年后由孔子刪詩書、訂禮樂,形成孔
、孟的儒學,因此就是中國歷史政治上的主流,那也未必盡然.須知周公、孔子著書立說的目的,只是匯集先民對于人道文化的精華,傳之后世,希望以此文教,普及人人,上至帝王、下及百姓,如何都能做好一個人之謂人,萬一出而為政,為社會人群來做大事,必須知道博古通今,怎樣才能做好一個圣君賢相.換言之,孔子秉承周公匯集教化的宗旨,也正如莊子所說的只是「陶鑄堯舜」,教導人們如何塑造一個圣君和賢相的典型,使他為人群服務不負平生所學,但很遺憾的是,從秦漢以后,所謂的儒生們,為了謀求榮耀的職業(yè)而出仕為官,只是依附在既成權力的帝王陛下,臣伏稱尊,自己既非皋陶、契、稷的君相雄才,反是號稱有「致君堯舜」之道,豈非春秋大夢.由此而使負有師儒之道的儒家學說,乃至如「五經」、「四書」等儒學內涵,便變成千古蒙塵的迂疏之學了.雖然如此,但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上,歷代的儒生們,總算還很保留周、孔之教的精神,而使儒家之學成為周延貫串中國文化諸子百家中的經絡作用,永遠不能脫離它的范疇,等于人體血肉之軀的生命,如果沒有經絡的作用,就會斷絕生命活力而無生機了.
師儒之道在歷史上的分歧與衍變
從周武王姬發(fā)奮起革命,推翻殷商末期紂王的暴政,建立諸侯分封,中央集權的周朝封建制度,大致相似歐洲歷史上的聯(lián)邦政體.但周朝封建制度,并非猶如歐洲中古時代奴隸制度的封建.周代的政治,是以文化為中心的政體,由周公姬旦制訂禮、樂、刑、政制度,并以師儒之道為最高導向,所謂:「師以德行教民」,是注重全民的道德教育為基礎;「儒以六藝教民」,是以全民自治的文武合一和生產技術相結合為根本.但時勢的趨使,無論任何一種體制,始終難逃盛極必衰的自然規(guī)律,既如周初封建體制和師儒之道的精神,經過幾百年以后,也便衰落而變質.
到了春秋時期開始,所謂師儒之道的禮、樂遺風,只有周公后嗣的魯國大體上還保有周禮文化儒術的規(guī)模,所以便有出生在魯國的孔子,起而祖述王道遺制的精神,「刪詩書、訂禮樂」,傳述德行之道和六藝(禮、樂、射、御
、書、數(shù))相結合,保留兼?zhèn)鋷熑鍨橐坏慕袒?做為后世的準則.孔門弟子,如顏淵、曾參是傳承孔門以道兼藝的精神,至于子游、子夏等人,稍有不同,是以文藝兼道為主,因此,春秋末期,在魯定公、哀公時期的魯國,還能保留周魯儒術最為純樸風氣,這也就是后世和現(xiàn)在所說儒家學術思想突出成家的主要時期.
秦 漢 階 段
戰(zhàn)國開始,除孟子以外,如由儒家衍出的荀子(荀卿)儒術,便大有不同于曾子、子思傳承的道貫,而且由孔子所訂定的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的傳說,也便各自主守師承,顯現(xiàn)分歧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由荀子的弟子李斯為相,建立以法治為主的政權,便完全舍棄周魯儒家的典范,因此在秦、漢交替的七十年間,所謂儒家經世之學,幾乎命如懸絲,不絕如縷.
劉漢興起的初期,舊史所稱譽的文(文帝)景(景帝)之治,它的文化政治精神,大體上是以黃(黃帝)老(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刑名(法治)相摻雜為主體.再傳到漢武帝時代,才有所謂「盡黜百家、一尊于儒」的時勢出現(xiàn).如果我們站在現(xiàn)代思惟法則來追論漢武帝時代的文化歷史演變,對于「罷黜百家」之學的得失成敗,實在難下定論.但自漢武帝到漢宣帝以后,漢朝政權政府中的人才、如公、卿、大夫、士、吏等各階層,大致來講,確實是彬彬多文學之士,蔚成一代風規(guī).
東漢以后,號稱儒生數(shù)萬人,對五經章句訓詁的學問,反而愈來愈疏懶,一般所謂的高名善士,不但不能以周、孔之學致君于堯舜,更不能感化皇帝背后的一群太監(jiān).在朝廷中的有學之士,厭惡太監(jiān)們的擅權和專橫,一般自命為君子的儒生,不能如君子的周而不比,反而形成如小人們比而不周的黨派,因此與太監(jiān)們競斗權力,在歷史上便首先出現(xiàn)東漢特出的黨禍,終使劉漢政權,陷于衰落敗亡了事.但我們在前后《漢書》中,注意儒林的傳記,便可知道兩漢經師家法和授受的秩序,雖然對于周禮師儒之道的精義,并未能達到最高領域,而在那個時期中被認為名儒大臣們的章疏文辭,祖述周、孔法言,對于輔助當時現(xiàn)世的政治和教化,還是相當有力,所以歷史學家們認為漢儒:「朝秉綱常,士敦名節(jié),拯衰銷逆,多歷年所,則周魯儒生之效也」.這些雖是秉筆寫歷史的儒家們所說的主觀之言,在儒言儒,大致也是事實,不能完全厚非.
魏晉南北朝時期
到了魏晉時期,因受漢末儒學空疏迂闊的刺激,學術思想一變,偏向老子
、莊子、周易,三玄之學崛然盛行,儒家經學,幾乎有衰歇停頓的趨勢,尤其自東晉以后,政局演變成南北分治的割據(jù)局面,師儒之道的傳承,也就漸漸發(fā)生異同的見解,北魏和南朝的蕭、梁時期,對于儒家經學的義理注疏,文辭更臻縝密.南方的學者,喜新而厭舊,但北方的學者,守舊而疑新,甚之,譏誚南朝的學者標新而多偽.在此時期,印度進入中國大小乘佛學布譯新知,與三玄之學互相合拍,成為魏、晉、南北朝文化吸收融會新知的特色,姑不具論.
隋、唐之際,承接魏、晉、南北朝兩百余年儒、佛、道三家之學的互相摻雜之后,思想開放,從儒學的六藝變成以文藝為勝場,文章詩賦,別開生面,唯有孔穎達的《五經正義》匯成巨著之外,師儒之道的精義,專家傳經的風氣
,幾打絕響,李唐三百余年間的文運,雄渾瀟灑,風流倜儻的別致,其實,都是禪道與文藝相仍的天下.中唐以后,名臣學士,為了政見的異同而興意氣之爭,師儒之道的經義,在學術上并無特別的創(chuàng)見,如李德裕和牛僧孺的黨派之爭,無非是文人學士在政治上的意氣用事,禍延朝野.由之而到唐末五代八十年間的高明之士,厭倦時勢,大多不逃于禪,即歸于道.
宋明理學的興起
宋初名臣,即以師儒之道自任,形成相權與君權之間分庭抗禮的氣節(jié),因此而使宋朝尊重師儒之道的形跡,前邁漢、唐、后至元、明、清三朝,皆所不及.由此問啟濂(周敦頤)洛(程頤、程顥)關(張載)閩(朱熹)四派五子的理學儒宗,專事闡發(fā)心性的微言,自稱繼承孔、孟心法,推排佛、老學說
,從此形成后世的師儒名教,專守程朱章注,即為周、孔的絕學.甚之宋史也變易漢書、唐書的成式,別立道學與儒林的分類傳記,藉此標榜宋代的道學,方是孔、孟、顏、曾師儒之道的真髓.所謂儒林,只是文學辭章之士,還不及子游、子夏之輩于萬一,實在是一大出格現(xiàn)象.因此積成北宋時期君子攻君子、名臣攻名臣的著名黨爭,形成洛黨、蜀黨、朔黨等的異見,造成元佑黨禍的巨變,足為歷史的殷鑒.南宋末期,權臣名相,又起而打擊道學,指為偽學
,皆以學術意氣的主觀成見,做為政治斗爭的戈矛,自相內哄,終使宋室由文弱而至于滅亡,尤為可嘆!但在兩宋三百年間,割據(jù)北方立國的遼、金、元,乃至
與宋室相終始的西夏,政教規(guī)模,大體上還是尊守孔、孟遺教,只是北方學者,大多援儒入于佛、道,或以佛、道揉入儒學,別樹風格,甚之,有視宋明理學并未徹知儒宗,頗有異議,凡治文化學術史者,大多忽略這一史實.
明清時期的儒林
元、明之間,承先啟后,應是由南宋末期的金華、永嘉事功學派的啟發(fā).而后繼起的河東薛敬軒、姚江王陽明,門庭分立,遞相興替,但始終不出宋儒朱熹的道問學,與陸象山尊德性兩者的藩籬.明代唯一特點,即是百家爭出,模擬禪宗的公案語錄,開創(chuàng)儒家學案的著作,對于經義家法,完全寂默無聞.自嘉靖到神宗以后,一如東漢末代,大臣學士,起與太監(jiān)爭權,終于構成東林黨禍的巨變,促使民變與盜賊相結合,以致于亡.但崇尚儒學的清代學者
,卻綜合宋、明儒家與漢儒經師而作比類,認為「兩漢名教,得儒經之功,宋
、明講學,得師道之益,皆于周、孔之道,得其分合,未可偏譏而互誚也.」但對明代儒學,又不能不另加公允的論斷,因此便說:「揆之周禮,有師無儒
,空疏甚矣.然其臺閣風厲(指如張居正等),持正扶危.學士名流,知能激發(fā).雖多私議,或傷國體,然其正道,實拯世心.」例如此等兩非兩是的案語
,完全猶如老吏斷獄,先入其罪,而又筆鋒一轉,為之巧妙開釋,真如刀筆吏的含混妙文,可為拍案叫絕.
清朝初建于東北邊鄙的滿洲,但自建都盛京(遼寧沈陽)開始,即知為政之道必須首重儒士,于是起用明末先世流徙東北而歸順旗下的儒生,如范文程
、寧完我等輩,為之參照明朝政體,建立規(guī)模.范文程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后
,為皇太極、順治、康熙繼統(tǒng)初期的三朝重臣.
康熙親政開始,英年好學,特別重視儒家經說,兼習西洋天文、歷數(shù)等學
,與李光地、熊賜履、魏象樞、張英、方苞等君臣師友之間,尊重周、孔經義
,襲用明朝以來的程、朱章注取士制度,且在戰(zhàn)亂之中,起用前朝歸順敦品勵行的儒臣.如湯斌、陸隴其等輩,形成以儒家禮義治天下的一朝吏治,清官循吏輩出.但在民間隱居不屈的大儒,有鑒于明末儒林空疏迂闊的流弊,平居講學,以經世之學和師儒之道自任,如孫奇逢(夏峰)、黃宗羲(百家)、王夫之(船山)、李颙(二曲)、顧炎武(亭林)等輩,皆是影響清朝二百余年來用儒家經義的經世之學,一變宋明理學諸家徒事心性的迂疏理念,轉而注重漢學訓詁的考據(jù),終使清儒兩百余年的經學,大有超越漢、唐之勢.如阮元所輯的(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凡一百八十種.咸、同以后,又有王先謙續(xù)編二百九十卷等,確實蔚為奇觀,學者雖窮畢生之力,亦難盡窺細致.至于重視考據(jù),而發(fā)展為近代的考古學的先導,其功更不可沒.
但從順治開始,由康熙、雍正而到乾隆三代,雖然外示尊重儒家經學,重用敦品勵行的儒者以牢籠天下士子的異心,而對王室自修內明的心性之道,三代相習,皆以潛心佛學以配合外用之術,如康熙的重譯《般若心經》,雍正的專志禪宗,整肅佛教,乾隆童年即隨其父雍正學禪,后又禪密兼修,自譯密乘《大威德金剛儀軌》等事,殊非一般儒家學者所能理解.但乾隆對心性之學的精辟,不如父祖兩代在事功上的深刻鍛煉,故繼位以后,流為偏好詞章文藝,因此促使干、嘉七八十年間的清代文學,大有直追唐、宋而過之的風格,降至道光時期,承平日久,社會風氣奢靡,文人學士,大多沈酣于風花雪月文詞麗句之間,如著名的詞人項鴻祚(蓮生),自序憶云詞所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學者誦而悲之.由此可知道光、咸豐之間的文風日變,憂時憤世如龔自珍(定盦)、魏源等人,有鑒于此,即乘時立說,注重西北蒙藏邊防與海防外禍的實用事功論議,激起同儕友好林則徐燒毀鴉片的豐功偉烈
.同治以后,文運再變,其中翹楚,便是清史所譽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滌生),用其畢生學術與事功的實踐心得,述而不作,選輯《經史雜鈔》一書,顯示其于經世學術的大要,至于曾國藩家書一類的瑣言,乃其余事而已.
但在此際,海運已開,清末學者所謂的九洲萬國知識,已漸啟其萌,于是光緒、宣統(tǒng)之間,便有憂時之士,如南??涤袨?、梁啟超等輩,以儒學經義而吸收西洋文化中的政學理念,用其所長的春秋、公羊主旨,提倡尊王師夷的維新學說,風靡一時,如舍康、梁在清末民初的大革命時期,偏執(zhí)?;手鲝埖氖欠嵌徽?即以康有為滲入西方政學理念而著作的大同篇,對于民初各黨派革命志士的思想有大啟迪,此是現(xiàn)代歷史文化演變的事實,不可因其人其事而廢其言,與此同時,其間留學歐、美的名儒嚴幾道與辜鴻銘,皆能深通中國與西洋諸家學說,而終歸于儒,但限于時勢,人人皆等閑視之.今取其有關言論以資反思,如云:「嚴幾道精歐西文字,所譯書以鑲辭達奧旨,舉中外治術原理
,靡不究極原委,抉其得失,證明而會通之.常于廣眾中言自由、平等、權利諸說,要皆未嘗無利,倘無所折衷,則流蕩放佚,害且不可勝言.」「辜鴻銘論學,以正誼明道為歸.嘗謂歐、美主強權,務其外者也,中國主禮教(指禮記、儀禮、周禮經學),修其內者也.近人欲以歐、美政學變中國,是亂中國也.異日世界之爭必烈,無中國禮教(指禮記等經義之學)不能弭此禍也.」
至于推翻清朝,成立民國以后直到現(xiàn)在八十余年的變故,儒家經義與孔、孟治國平天下的學術理念,幾乎已隨三千年的歷史陳跡而消失無遺,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由于工商與精密科技的發(fā)達,貨幣金融的洪波巨浪,淹沒人文學術思想的潮流方興未艾,其間雖有少數(shù)對中國固有文化的多情學者,綜合新知,倡說新儒學、志為中流砥柱,實亦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名存而實亡,但其抱殘守缺精神,待時而興之志,誠可嘉賞.

50歲獨居的女士怎么克服每天的孤獨和寂寞感

吳敏是在兒子高考一結束就提出離婚的, 那一年她47歲,離婚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丈夫或者是她有了外心,而是她覺得婚姻太累了,丈夫一開始死活不離,但后來見吳敏鐵了心地要離,便憤憤地同意了,并說,離就離,男人嘛,前腳離了娶個十八歲的小姑娘都有可能,而像你老成這樣的,我就不相信你還能找得到比我更好的。

對于吳敏來說,沒質量的婚姻,不如單身來得更好一些。

吳敏在心里冷笑,為什么離了就非要找呢,一個人過不香嗎?但她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說,默默地想,爭吵了半輩子,真的太累了,真的一點也不想吵了。

吳敏和老公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吵個沒完沒了,爭吵的原因,其實也沒有什么原則性的東西,按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三觀不合罷了。比如在吃的口味上,吳敏喜歡吃清淡一點的,老公喜歡吃辣一點的,如果是一方遷就一方也就罷了。偏偏兩人誰也不愿意遷就誰,吳敏做飯怎么清淡怎么做,做也就做了吧,大不了,就將就著吃上一頓罷了,可她老公不干,吳敏這邊在廚房剛把菜端出來,等她全弄出來后,各種菜里,已經被她老公拌上了厚厚的辣椒油, 吳敏氣得你不讓我吃,我也不讓你吃,把菜統(tǒng)統(tǒng)倒進垃圾桶,最后家里就基本很少開伙了,好在各人的單位里都有食堂,兩人各吃各的食堂,后來有了孩子,孩子口味跟吳敏更接近一點,自從,吳敏帶著孩子在家自己煮了吃,她老公繼續(xù)吃他的食堂。

說完了吃,我們再來說興趣愛好,吳敏喜歡爬山,散步,騎自行車,她老公不喜歡動,一般就是回家沙發(fā)上一躺,吳敏叫她陪著她去走走路,爬爬山,鍛煉一下身體。她老公不去,不去其實也無所謂,但偏偏只要她一出門去運動,她老公就各種挖苦諷刺,年輕的時候,說她,再怎么鍛煉也還是長得那么丑,等現(xiàn)在人至中年了,又說她,每天這樣急著出門,肯定是外面有相好,等著去約會了。為此,吳敏被氣哭多少次,她就不明白了,她就只想鍛煉一下身體,也會有他那么多酸話。

然后再來說說孩子吧,孩子自小更跟吳敏親一樣,畢竟這個都知道,兒子會跟媽更親一些,然后誰讓他動不動就對兒子兇呢,而且從小到大,也只顧他自己去玩,也很少帶,問題是他從不找自己原因,總說了跟他不親,是吳敏挑唆的,吳敏說他幾句,更不得了,動不動就對吳敏家娘倆吹胡子噔眼睛的。

吳敏覺得這樣的男人,真的就是為了來給自己添堵的,有心早離吧,又擔心兒子有想法,便一直忍著,終于在兒子高考一結束,她才總算提出了離婚。

離婚的時候,吳敏差不多是凈身出戶的,因為是她鐵了心想離,再去爭那些財產,又離不了啦!所以,好多人都覺得吳敏肯定是外面有人了,所以才會鐵心要離婚,甚至寧愿凈身出戶。

兒子,房子,車子,全都在老公名下,兒子雖然跟吳敏親,但他不傻,他媽就是一個工人,一月才領著三千多的工資,也只夠她自己混嘴,而他爹呢,哪怕跟他感情再不好,但他爹是公務員啊,以后家里的這一切還不是他的呢,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這樣的聰明,為了不傷吳敏的心,他是這樣跟吳敏說的,媽,我知道你是想出去透一透氣,你去透吧,我不攔著你,我就不跟你去了,家里這一切,我替你守著,等你玩夠了,想回來,我給你開門……

不過,這也只是孩子天真的想法,吳敏離婚的第二年,前夫賭著氣似的又結了,對方是個從農村來城里打工的未婚大姑娘,二十多歲,雖然不算多水靈,但她前夫滿世界的嚷嚷,這可是黃花大閨女呢!吳敏又好氣又好笑,兒子也勸她,要不,你也再找一個吧,吳敏笑,我如果要找,還離什么婚,我覺得我真不適合婚姻。一個人真的挺好。

吳敏租了個房子搬了出去,房子不大,四十多平米,一個人住也足矣!離婚第三年,她五十歲,退休了,退休后,她在附近農村用長租三十年的租下了一個農家小院。

像現(xiàn)在網上許多人愛看的改造農村小院一樣,吳敏可忙了,也整天想著如何改造這個小院。除了水、電、屋頂、門窗改造請了人,其他的全是她一個人弄,銀灰色的墻面,再擺放上點原木色的小柜,小柜也是她買了木工電器,自己一個人弄出來的,小院占地挺大的,前面有地,吳敏栽上了各種花,后院也有地,吳敏種上了菜。

真正的幸福生活,是要把自己努力修煉成雌雄同體的樣子,可雌又可雄,吳敏做到了

這個問題對于吳敏來說,哪來的什么孤獨和寂寞感,她享受這種孤獨和寂寞。早上六點多,她醒來就不睡了,起床,在小院里鋪開瑜伽墊,練上一小時的瑜伽,吳敏說,女人不管有多老,也得注意自己的形體,所以,50歲的吳敏身材依舊好得像個年輕的小姑娘。

鍛煉完畢,開始做個簡單的早餐,吳敏的早餐基本是一個水煮雞蛋,一袋純牛奶,幾節(jié)水煮玉米,玉米是她在后院種下的,每年都會種上許多,等成熟了可以吃了,吳敏會把它們全采摘下來,蒸熟后放入冰柜的冷凍層里,等要吃了,放在蒸蛋器里和雞蛋一起再回蒸一下,吳敏喜歡吃水煮玉米,怎么吃也不厭,所以,每一年她都會種上許多,甚至還嫌冰箱太小,買了一個冰柜專門放玉米。

吃完早點,吳敏開始伺弄她的花草及后院的土,土里被她種下了許多時鮮的蔬菜,青菜,白菜,黃瓜……自從她搬到這個農家小院開始,除了偶爾會買一些肉類外,就從來沒有再買過菜。

弄這些弄到十一點左右,吳敏開始為自己做中飯,她的中飯一般比較豐盛,有米飯,有菜,有肉,一個人也要弄個三菜一湯,她喜歡中飯吃得好一些,晚上呢,又盡量簡單一些。

吃完中飯,把飯洗干凈,吳敏開始去睡午覺,這個一個多年的習慣了,每天都要睡一會,不貪睡,但也不能不睡,睡到下午二點左右起來后,吳敏會在客廳的茶桌上,泡開一壺茶,打開電腦,在電腦上寫點東西,對,她也在玩著今日頭條,她在頭條開了一個頭條專欄,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然后還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會聊聊天,但更多的是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年輕的時候,吳敏就想學習一些樂器,但哪有那個時間去學,現(xiàn)在她買了一個古箏,每天會跟著一些視頻,學上個把小時,一開始彈得那叫一個難聽,現(xiàn)在倒練得有點樣子了。最近,吳敏在網上又報了一個國畫班,每天跟著電腦學畫畫。

年過五十,吳敏覺得自己總算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所謂婚姻,如果幸福,倒也不錯,如果不幸福,干嘛要委屈自己。再說了,老有人說,婚姻是解決孤獨與寂寞,問題上,結了婚,你會發(fā)現(xiàn),你更孤獨更寂寞。

50歲獨居的女士怎么克服每天的孤獨和寂寞感?

一,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是孤獨的,伴侶這個東西,好多時候也只是一個外在的伴,真正直達內心,能讓你內心不孤獨不寂寞的,只有你自己,真正一輩子伴著你的人,不是朋友,不是兒女,不是婚姻里的另一方,而是自己。

二,修煉自己的內心,從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始,年輕的時候,忙著生活,50歲的女性,基本已經達到退休,和可以退休,挑戰(zhàn)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自己這輩子帶著遺憾來,又因為不開心帶著遺憾走。

三,孤獨是任何事物的本質,真正懂生活的人,也懂享受孤獨,寂寞是那些心里沒有追求的人,才會寂寞的,那些內心有追求的人,哪顧得寂寞。

四,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種孤獨與寂寞,覺得要有個男人這個世界才完整,自己才有依靠,那么,五十歲的年紀,要找一個老伴,其實也并不老,只是管好自己的錢袋,管好自己的自尊,不要去給人當免費保姆就行。

老舊小區(qū)改造的理念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中的四個基本理念(老舊小區(qū)改造的理念有哪些)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