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以及山西景觀雕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具有我國藝術發(fā)展史上古代雕塑有哪些,2、,山西晉祠簡介是什么,3、,中國歷朝歷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4、,山西大同的石窟藝術?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以及山西景觀雕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具有我國藝術發(fā)展史上古代雕塑有哪些
- 2、山西晉祠簡介是什么
- 3、中國歷朝歷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 4、山西大同的石窟藝術?
- 5、介紹太原晉祠
- 6、走進山西博物院——海量硬核瑰寶,把山西的歷史從史前看到明清
具有我國藝術發(fā)展史上古代雕塑有哪些
商周雕塑的司母戊大方鼎。
戰(zhàn)國秦漢時期雕塑的霍去病墓石刻、長信宮燈、銅奔馬、兵馬俑。
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的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的莫高窟。
唐代雕塑的昭陵六駿。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xiàn)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fā)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筑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西周以后,其風格趨于寫實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細。
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與青銅器神秘怪異的風格相反,兵馬俑充滿崇高陽剛之美。這數以萬計的兵馬俑,顯示出對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戰(zhàn)馬都與真實的一樣大小,毫無夸張之處。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于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其中《馬踏匈奴》再一次體驗到中國雕塑藝術的寫意傳神的特點。那馬雖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種靈動之勢,那淺淺地雕刻的幾筆就是馬腿,它與馬的上身連成一體,多余的沒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個完整的馬的形象。
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其造型古樸、神態(tài)夸張而強調動勢。漢代世俗生活成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釀酒以及舞樂百戲等情景在漢代的磚畫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飲、驅車、習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現(xiàn)。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藝術性的。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云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于這個時代。一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莊嚴、渾樸,于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xiàn)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chuàng)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xiàn)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與兵馬俑一脈相承,《昭陵六駿》體現(xiàn)中國古代雕塑的現(xiàn)實手法,沒有失實的夸張,沒有虛化詭異的造型,這些雕刻同樣顯示出對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藝術水平的還有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xiàn)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fā)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山西晉祠、山東長清靈巖寺、江蘇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世人情態(tài),有很強的寫實性。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tài)優(yōu)美,神情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國的王宮貴族的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于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仆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圣。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fā)揮現(xiàn)實描寫才能的只是羅漢,菩薩,觀音,創(chuàng)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視為太舊,太傳統(tǒng),但筆者認為,尊重傳統(tǒng)意味著承認藝術史的連續(xù)性,雕塑藝術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但任何創(chuàng)新都不是異想天開的標新立異,創(chuàng)新也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繼承。當今傳統(tǒng)藝術正受到西方現(xiàn)代主義越來越強烈挑戰(zhàn), 新的思潮要摧毀一切舊的傳統(tǒng),可是今天的藝術家為什么又紛紛回到被毀的廢墟上尋找殘存的傳統(tǒng)文化呢?塵歸塵,土歸土。讓我們踏上歷史塵土,回味中國古典雕塑藝術魅力。
山西晉祠簡介是什么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的祠堂,創(chuàng)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紀)。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guī)模。后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guī)模。其中于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保存在圣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chuàng)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跨越時空漫長,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許多祠廟建筑難以比擬的。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中國歷朝歷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所出的6個鐘銅人,均作武士裝束,有彩繪,為戰(zhàn)國時期人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 商周時期還有很多玉石、牙、骨等材料雕刻的小型裝飾性雕塑作品和陶塑、木雕作品。商代婦好墓出土的865件玉石雕刻中,玉人、玉人頭雕刻共有15件,是研究商代社會生活、服飾等問題的珍貴資料。而各種禽、獸、蟲、魚的圓雕與浮雕則十分生動,富有意趣。陜西寶雞國墓出土的大批玉器是西周玉雕的代表性作品。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商代的陶塑奴隸形象,皆盤發(fā)戴枷。甘肅靈臺出土的西周時期的玉人和一些青銅器人形器足,作裸體,也屬于奴隸形象。春秋以后以俑隨葬的風氣盛行,主要有陶俑、木俑兩類,也有以不同的金屬材料制作的。遺存最多的是南方楚國地區(qū)的漆繪木俑,以及鎮(zhèn)墓獸、鳥獸座屏、虎座飛鳥等,還出現(xiàn)了木根雕的辟邪。 商周時期的大型雕塑作品,有四川廣漢縣三星堆遺址的青銅人物立像和數十具青銅人頭像、人面像。為古代巴蜀文化的遺存,年代相當于中原的殷墟文化早期。
秦漢時期
漢代各類材料制作的俑,對于現(xiàn)實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反映。如四川出土的陶俑,有農夫、工匠、廚夫、俳優(yōu)、部曲等各種不同身份和活動特征,其中擊鼓說唱俑,動作至為傳神。山東濟南無影山出土的舞樂雜伎陶俑群,手法自由,神態(tài)生動(見無影山陶塑)。一些表現(xiàn)宮廷侍女形象的女俑,表情端莊矜持,其對內在性情的刻畫,是前此所未曾有過的。 西漢大型雕刻的代表作是霍去病墓的16件動物石刻。作為將軍生前為國立功的戰(zhàn)場──祁連山的象征,墓上散置各種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野獸和神怪的幻想動物形象,與大自然環(huán)境結為一體,充溢著生命力。這些作品雕刻手法異常簡練概括,利用了石材的自然形態(tài),略加雕鑿,便生動地呈現(xiàn)出不同動物的神態(tài),形式博大、雄渾。其中馬踏匈奴石刻具有象征意義和紀念碑的成分(見霍去病墓石刻)。 云南古滇族墓葬出土的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青銅器中的貯貝器蓋上,多人物的群像雕塑和透雕扣飾,真實地表現(xiàn)了處于奴隸制社會階段的滇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宗教、戰(zhàn)爭、狩獵、樂舞等活動,有重要的認識價值。其表現(xiàn)牛、虎等動物題材的器物,描寫動物之間生死搏斗的銅扣飾,表現(xiàn)的動態(tài)令人驚心動魄(見滇人青銅雕塑)。北方草原的東胡、匈奴等民族的青銅扣飾,金、銀制品中的動物形象風格較為粗獷剽悍。這些作品成功地表現(xiàn)出動勢之美、力之美(見中國北方草原民族銅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雕塑發(fā)展上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是隨著佛教的興盛而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的營造石窟寺的活動。中國幾個最大的石窟群如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均開鑿于此一時期。營造石窟風氣以北魏為最盛。北朝營造的石窟廣泛分布于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區(qū),南朝石窟則僅存南京棲霞山一處。主要的造窟工程是以皇室或勛臣貴戚名義,動用國家資金和營建力量興造的,工程浩大、宏偉。其中云岡石窟曇曜五窟的大佛、龍門石窟古陽洞的群龕,都代表了北魏盛期的雕刻水平和藝術風貌。云岡石窟第20窟高13.7米的大佛坐像,莊嚴渾樸,是古代大型石造像的杰作。5世紀末,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從典章制度到審美風尚均受到南朝漢族文化的影響,石窟造像也開始脫出早期所受西域印度樣式的影響,而形成褒衣博帶、秀骨清像的新風格特征。如麥積山石窟第44窟西魏泥塑佛坐像面相雍容優(yōu)美,表現(xiàn)出一種富于內心修養(yǎng)的儒雅氣質,其衣紋流暢,層疊稠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石窟寺雕刻藝術樣式風格的變化,也直接影響了同時期為寺廟供養(yǎng)而雕塑的單體造像和造像碑、金銅佛造像。金銅佛是小型雕塑,造型玲巧,富于變化。著名的佛教造像雕塑家有東晉時的戴逵、戴父子,他們以首創(chuàng)夾造像和善于權衡大型造像的比例關系而著稱。 南北朝時期另一類大型石雕是陵墓地面石刻群。存世的作品主要是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宋、齊、梁、陳四代帝王及王侯陵墓的31處石雕群。其組合關系為成對的石獸、石柱與石碑。置于帝陵前的石獸有角,稱天祿或麒麟;王侯墓前的石獸無角,稱辟邪。其造型自漢代墓前大型石獸脫出,而趨向于勁健、華麗。獸作行進姿態(tài),頸部很長,頭向后仰,其影像與弓屈的背部形成一個極富于力度的S形曲線。身上有翼,并有流暢而華麗的線刻花紋(見南朝陵墓石刻)。北朝陵前石雕遭后世破壞,僅存?zhèn)€別文吏殘像。此外,在南、北各地墓葬中還發(fā)現(xiàn)有磚、石浮雕和石刻線畫,有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也有神話人物?!∧故抑须S葬俑的風氣,北朝盛于南朝,數量日增,并形成固定組合。北魏以后隨葬俑群,主要包括鎮(zhèn)墓俑與鎮(zhèn)墓獸、出行儀仗、奴婢和伎樂等。一個墓中隨葬俑群數量由數百以至千件以上。其造型早期粗獷,北魏太和以后趨向清瘦修長,到北朝晚期又轉向豐圓,其審美趨向的變化,大體與石窟寺造像的變化相一致。
隋唐時期
北朝晚期的東、西魏和北齊、北周晚期是雕刻藝術發(fā)展中的過渡階段,歷隋、初唐,至高宗、武后以迄玄宗時期(約當7世紀后期至8世紀前期),達到中國雕塑史上的鼎盛期。安史之亂后中衰,會昌五年(845),武宗下令毀寺廟、銷銅像,佛教雕塑受到空前毀壞。此后,終唐之世不復有大規(guī)模的營造石窟活動。 唐代雕刻藝術的成就,首先表現(xiàn)在石窟藝術方面。一些重要的早期石窟,唐代都續(xù)有大規(guī)模的開鑿。其代表性作品為雕成于高宗、武后時期的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本尊盧舍那大佛面相莊嚴、睿智,氣度非凡,是唐代盛期強大國勢與充滿活力與自信的時代精神在雕塑藝術上的反映;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形象各自體現(xiàn)著宗教藝術類型化表現(xiàn)的具體要求,9尊造像之間的組合關系、尺度的權衡、動靜的呼應,為適應大型雕像與膜拜者之間距離與觀賞角度而在造像身軀比例上所作的調整,以及雕刻手法的流暢、自然,都表現(xiàn)出古代雕刻家斬山造像,創(chuàng)作大唐代雕塑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與時代審美風尚相一致的宗教藝術形象。陜西、河南、山西等地出土的與真人等高的石雕菩薩立像,敦煌莫高窟第159、194等窟的彩塑菩薩像,都女性化了,造型以當時貴族婦女形象為參照,豐頤長目,體態(tài)婀娜,纓絡遍體,表現(xiàn)出超出了宗教氛圍的富貴氣息。性格、氣質迥異的弟子,神情威猛的天王,筋肉暴突、孔武有力的力士,作現(xiàn)世裝束的虔誠供養(yǎng)人,也都是此一時期在宗教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上的新發(fā)展。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陜西關中地區(qū),共有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和許多陪葬墓。其中有14座陵因借山勢,以增強整體布局的宏大氣勢,是雕刻群與自然環(huán)境有機結合的成功范例(見唐代陵墓石刻)。石刻內容早期諸陵差異較大,乾陵(高宗、武則天合葬陵)以后,逐漸規(guī)范化。配置于神道的石刻主要由華表、飛馬、朱雀、鞍馬及馭者、石人、碑、蕃酋群像、石獅等所組成,在雕刻手法上注重整體的單純、完整和置于山崗之上的影像效果,以數量上的參差、重復,體量的變化,形成節(jié)奏感,作用于謁陵者的心理,在行進過程中,不斷增強對于整個陵區(qū)的崇高印象。石刻代表作品有獻陵的石犀,昭陵的六駿(見昭陵石刻),順陵(見順陵石刻)、乾陵的石獅,莊、泰、建諸陵的石人等。唐代晚期諸陵規(guī)??s小,石刻造型矯飾、平庸,失去早期的恢宏氣度。 唐代盛期還曾在都城建造過紀念性雕刻。如武則天在洛陽以銅鐵材料鑄造的天樞紀念柱,立體部分高達百尺,四周有石獅、麒麟環(huán)繞。 俑類作品在隋唐時期也達到新的藝術高度。制作材料有泥、木、瓷、石等多種材料,以黃、褐、藍、綠等釉色燒制而成的三彩俑數量眾多,特別能夠代表俑類作品新的塑造水平。在侍女、文吏等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十分熱衷于表現(xiàn)人物處于具體情節(jié)之中的特殊神態(tài)和動作。婦女形象由早期的窈窕轉向豐腴,面相圓潤,神情恬適、慵懶,長衣曳地,是唐代藝術中表現(xiàn)婦女理想美的典型樣式。以佛教天國形象塑造的鎮(zhèn)墓俑,神采飛揚,動中有靜,夸張而有分寸。對于馬與駱駝等動物形象,注重描寫具體性與生動性,多表現(xiàn)處于精神亢奮狀態(tài)中的動勢(見唐三彩)。此外,在隋唐時期,許多金銀器上的錘、鑲嵌浮雕紋飾、青銅鏡上的花紋,也十分豐富、生動,并常有一些現(xiàn)實生活內容或神話題材的描寫。有些紋飾受到波斯等國藝術的影響。隋唐雕塑藝術對周圍鄰國也有重要影響。 唐代著名雕塑家有楊惠之,以長于塑造具體人物達到傳神地步而著稱。
五代、宋、遼、金時期
五代雕塑作品保存下來的較少,比較重要的有山西平遙鎮(zhèn)國寺一組彩塑佛教造像(見鎮(zhèn)國寺彩塑),前蜀王建墓的王建像和刻有浮雕伎樂、抬棺神將的石棺(見王建墓雕刻),南唐欽、順二陵的 190件陶俑(見南唐二陵陶俑)。五代雕塑代表了由晚唐以來過渡時期的藝術風格。 世俗題材和寫實風格的發(fā)展,在宋代宗教雕塑和墓室雕刻、俑類作品中都有明顯的表現(xiàn)大足石窟中136窟(心神車窟, 雕于南宋紹興年間)八菩薩像莊嚴婉麗,129窟數珠手觀音豐姿綽約,同為宋代佛教造像的精品。而寶頂山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地獄變相、牧牛道場等摩崖造像,則充滿了生動的人情世態(tài)。雕塑家熱情表現(xiàn)的社會生活內容常與宗教教義背道而馳。宋代寺廟金屬造像遺存比較重要的有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菩薩銅像,四川峨眉山萬年寺普賢菩薩金銅像(見萬年寺普賢像),河南登封中岳廟鎮(zhèn)庫鐵人等。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的侍女像(見晉祠圣母殿彩塑),江蘇直保圣寺、山東長清靈巖寺、江蘇吳縣紫金庵的羅漢像,被造成具有內心活動特征,更接近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人物的宗教形象。一些羅漢像被塑造成睿智、有異稟的哲人形象。此外,福建泉州老君石雕像,是古代重要的大型道教造像。 遼、金兩代在北方地區(qū)曾開鑿石窟,并有不少寺廟造像遺存。遼代的薊縣獨樂寺觀音像,遼寧義縣奉國寺、山西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猶存唐風,但又顯示了向勻稱、秀美發(fā)展的趨向。遼代許多佛塔還有精美的浮雕。 北宋陵墓石刻的主要部分在河南鞏縣,共有8陵,現(xiàn)存石刻539件,加上陪葬墓石刻,共千余件。自永昌陵以后形成定制,大體沿襲唐陵規(guī)范,而內容有較大差異。主要由望柱、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端、鞍馬及馭者、虎、羊、蕃使、文武大臣、獅、鎮(zhèn)陵將軍、宮人組成。宋陵石刻在規(guī)模與藝術水平上均遜于唐代,但造型尚嚴謹。其陵區(qū)集中,石刻內容、數量更加規(guī)范的特點,對明清兩代很有影響(見北宋陵墓石刻)。 宋、遼、金時期的俑數量不多。但墓室內的雕塑、壁畫和隨葬的俑很有特點。由于宋代日常生活習俗有很大變化,墓內出現(xiàn)大量直接模擬現(xiàn)實、表現(xiàn)起居生活和桌、椅等日用器物的雕刻作品。河南、山西等地還出現(xiàn)很多宋、金、以迄元代表現(xiàn)雜劇演出活動的雕磚(見宋-金-元雜劇雕磚)。
元、明、清時期
元代以后雕塑藝術成就突出地表現(xiàn)在宮廷、皇家園林的環(huán)境雕塑方面。元大都宮殿建筑已毀,從遺址出土的鳳麒麟石雕、走龍欄板等建筑飾件,猶能見出元代雕刻富麗繁縟的特點。元代存世的重要作品居庸關云臺浮雕護法天王、十方佛、千佛、券門上的“六具”等石刻(見居庸關云臺雕刻),杭州飛來峰密宗石刻等也都表現(xiàn)了共同的時代風格。元代著名的雕塑家有生于尼泊爾的阿尼哥和他的學生劉元。元代還留下有關雕塑史料的著作型石刻的豐富經驗,也標志著民族的宗教雕刻藝術的完全成熟。 明、清兩代建筑雕刻的精華薈萃于故宮建筑群和天壇(見天壇)、北海、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壇廟、園林。故宮天安門前的華表、石獅,宮廷內主體建筑三大殿白石須彌座上浮雕云龍、云鳳的望柱,圓雕的螭首,能燃香的銅龜、鶴等,都對烘托宮殿建筑的莊嚴、輝煌,增加局部藝術氣氛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此組建筑有力結束的保和殿后長近17米、寬3米多的下層石雕御路, 浮雕著蟠龍、海水江涯與各種圖案,布局宏偉,雕刻精謹,是明清石雕藝術的杰作。建于大同、北京故宮、北海的琉璃九龍照壁,故宮內的鎏金銅龍、鳳、麒麟、獅、象等動物雕塑,也各以不同的材、質和豐富多樣的造型點綴和調節(jié)著宮殿群的氣氛。 明清陵墓石刻保存較完整,主要有南京明孝陵石刻、北京明十三陵石刻群,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易縣清西陵多組石刻群。其內容和配置沿襲宋陵而有所發(fā)展。清代裕陵等陵地宮內的門、壁、券頂上刻有精細的浮雕佛像和各種圖案。兩個時代的雕刻風格,明代較渾樸、有力,清代追求精巧而易流于瑣細。 宗教雕塑主要為寺廟彩塑和小型的木、石、金銅佛像。明代優(yōu)秀造像有陜西藍田水陸庵塑壁,山西平遙雙林寺的天王、力士、羅漢、渡海觀音等(見平遙雙林寺彩塑)。清代小型嘛教金銅佛中也多有精品。 明朝時期玉、石、竹、木、陶瓷、金屬、牙、骨等材料制作的工藝美術品和民間建筑、器用裝飾中有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雕塑作品,如福建德化的瓷塑觀音等。清末天津張明山的民俗題材和肖像泥塑達到很高的寫實水平。
山西大同的石窟藝術?
云岡石窟,坐落在大同市西郊十幾公里的武州山麓,可以說是文物古跡大省山西的第一號重量級文物。
須知,山西截止到目前,僅有三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欽定”的世界文化遺產,而除五臺山、平遙古城外,便數云岡石窟。與另兩處相比,云岡石窟的規(guī)模、體量要小的多,之所以能入選世界遺產,皆因為其石刻藝術的精美程度和價值高超。云岡石窟是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并稱的中國四大石窟藝術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早期石窟中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之一;它是1961年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排名第一、高價值文物遺存及其豐富的山西,排在第一批的資源無疑全部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因景區(qū)開發(fā)較為成熟,2007年這里入選國家第一批5A級旅游景區(qū),看清楚,也是首批。
介紹太原晉祠
晉祠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
晉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別旅游景區(qū)。
歷史文化
晉祠創(chuàng)建于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guī)模。后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guī)模。其中于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范?,F(xiàn)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保存在圣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chuàng)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走進山西博物院——海量硬核瑰寶,把山西的歷史從史前看到明清
能保存文化和故事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的地方,就是博物館。
到一個城市 旅游 ,必須要抽時間去看下這個城市的博物館。俗話說“地下文物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早就對山西博物院神往已久,前一段時間去太原,第一站就去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了山西博物院,在山西博物院里,對于山西的 歷史 和人文,能夠得到最全面的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了解。
憑身份證取票,免費參觀。
博物院主館外觀如斗似鼎。
這是從中央大廳仰視看到的穹頂。
去年央視的《國家寶藏》播出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了“根系三晉,貫通5000年華夏文明”的山西博物院。展現(xiàn)了侯馬盟書、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木板漆畫三件國寶。
山西博物院主館共有四層,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第二、三層設有 歷史 文化專題展,第四層設有藝術專題展。
我逛博物院可是認真做記錄的,藏品非常豐富豐富,下面就跟著我從第一層開始,把每個展廳看一看,完整地了解山西博物院吧。
按照時間順序來,第一個展廳是“文明搖籃”。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華夏腹地,山川秀美,氣候適宜,是中國遠古人類和文明的搖籃。
這是鎮(zhèn)館之寶——鳥尊。
鳥尊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內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據考證,這件國寶的擁有者,是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燮父。
鳥與象,是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尤為晉人鐘愛。大鳥回眸,小鳥偎依,巨象縮首,構思奇特,想象卓絕,華美的造型藝術和精巧的實用功能組合于此尊,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晉侯鳥尊高39厘米,長30.5厘米,寬17.5厘米。自出土以來,它就備受人們關注,因為當時晉侯墓地114號墓曾經被盜墓者破壞,而鳥尊出土的位置比較接近盜洞,出土時鳥喙出現(xiàn)殘缺,鳥尊尾部大象鼻子的中間部分也出現(xiàn)缺失。正是因為這關鍵一段的缺失,自鳥尊出土以來,關于象鼻究竟應該是向內卷還是向外翻,爭論從未停止,為鳥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fā)源地之一,戲曲舞臺遍布村鎮(zhèn),戲曲文物豐富多彩,有著“中國戲曲藝術故鄉(xiāng)”的美譽。直到今天,我們仍能通過磚雕領略到異彩紛呈的戲曲文物遺存和經久不衰的戲曲藝術傳承。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社火表演磚雕十分生動活靈活現(xiàn)。
“晉商”稱富海內名聞天下,成為中國明清時代最重要的商幫之一。清末,晉商作為封建王朝體制下的民間經濟集團,隨著 社會 政治經濟體制的巨變而走向衰落。
清道光年間(19世紀),晉商創(chuàng)辦“票號”,構筑起了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絡,使商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融為一體,執(zhí)金融界牛耳近百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兩漢之際傳入中國 。
南北朝 社會 動蕩,佛教成為亂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經帝王顯貴推崇,熾烈傳播,隋唐達到極盛。與之相應,佛教藝術發(fā)展迅速,輝煌迭現(xiàn)。佛教作為中國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題材,歷時漫長。石雕和彩塑佛像,金銅造像,經久不衰?!?/p>
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大多是石窟和摩崖石刻,最典型的代表是享譽中外的云岡石窟,還有很多隱于鄉(xiāng)間古剎的各種佛像。山西博物院為了營造讓觀賞者如穿越千年,如站在石壁下看佛之感,一部分展廳就將佛像放置在人造的石窟中,加上柔和的燈光,讓游客得見千年的風霜,世道的變遷,難以磨滅人類永恒的追求。
這里展出的的中國古代錢幣,品類豐富,綿延有序,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貨幣產生與發(fā)展的 歷史 軌跡,從最早的貝幣到銅幣、鏟幣、金餅,窮人看不懂這紛亂的方圓世界。
這里展出的是從春秋戰(zhàn)國至明清,在山西出土的各種精美玉器、珠寶飾品、蜜蠟、瑪瑙等。
山西素有“中國建筑寶庫”的美譽,現(xiàn)存歷代古建筑18000余座,成為 歷史 變遷的見證。中國古代建筑以土木結構為主體,無論是單體建筑還是園林杰作都凝聚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精華,是全人類的珍貴遺產。
土木華章展示了大量結構精巧制作精細的古建筑模型,其:東如大殿、南禪寺大殿、魚沼飛梁、華嚴寺大雄寶殿、崇福寺彌勒殿、邊靖樓、懸空寺、佛宮寺釋迦塔。
接下來要造訪恒山懸空寺,看到這個模型內心還有點小激動。
應縣木塔,也叫釋迦塔,是這趟山西之旅的必去景點。
逛山西省博物院,三晉大地歷經數千年所沉淀的文化藝術瑰寶竟如此豐富,無愧于民族之魂 。這里幾乎把山西的 歷史 從史前講到了明清,不要門票,如果對 歷史 很感興趣或者想帶小孩前來是個很不錯的打算。所有展廳仔細看一遍,得用上半天時間。
關于山西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和山西景觀雕塑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